0

关于后续中药材管理,业界曾经有两种解决方案

已有44人阅读此文 - - - Pet Coach

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是中国制药行业已经实施近14年的质量规范标准。《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试行)》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,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。为什么会被取消?GAP认证取消之后,还会有其它的相应管理措施出台吗?GAP认证取消会波及到其它的"GxP"吗?GAP认证取消之后,对于医药产业的影响会有多大?

脸谱君以这些问题求证于CFDA,得到的回应是:“这是国务院2月3日下发的文件,我们是执行国务院的决定。”在咨询了制药行业的人士之后,我们同样惊讶地发现,大多数中国制药公司说他们不知道这一点,而分析师有多种解释。

无标题.png

1、为什么被取消?

2015年年中,业界即有风声:实施十余年的GAP将会被取消,而取代的是其它规范管理措施。2016年春节过后,这一传言成真。

而业界认为取消的原因在于:其一,GAP未达到中药材规范管理的目的。历年以来,医药行业的各界人士对于GAP就有诸多争议。目前存在着中药资源破坏、生态环境恶化、中药生产分配和基地建设分散、缺乏产业化和有效管理协调机制、中药生产技术人员不足、科技生产低下等问题。

同时,在中药标准化种植和政策支持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和实施,导致高品质药材价格不高,价格竞争不合理。

其二,国务院从政策的顶层设计考虑,目的是整合和精简各行业的强制性标准,同时简政放权。2015年至2016年初,国务院连发三文,均在强调改革标准化的工作。

“标准缺失老化滞后,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……标准更新速度缓慢,‘标龄’高出德、美、英、日等发达国家1倍以上。标准整体水平不高,难以支撑经济转型升级。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,‘中国标准’在国际上认可度不高。此外,标准交叉重复矛盾,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。”

第三,消除差距关系到药品监管政策的总体方向,从CFDA发布的近期一系列监管措施来看,显然CFDA正在努力构建一个科学的监管体系,将可变静态的点对点监管转化为动态而完整的监管。即药品终端市场的质量标准是CFDA重点负责的范畴,而至于原料如何管理,辅料如何管理,中药材农药残留等等问题如何管理,则是药品生产企业的职责所在,需对药品的结果负责。

2、影响将有多大?

首先,行业对于GAP被取消后最深的顾虑:如果说有一个规范认证尚达不到中药材管理的理想状态,那么取消掉之后,整个市场会不会处于完全失序的状况,管理出现真空?

关于后续管理办法,业界曾经有两种解决方案:其一是GAP认证下放地方省局,其二是由外部第三方承担GAP认证的相关工作,据知情人士透露,CFDA内部设立了专门的GAP研究小组,且已经形成GAP第三方认证的管理草案。

一定会有后续的规范管理办法是业界的共识,只是以何方式尚未有定论。

其次,相关药企,尤其是中药企业此前投入GAP认证的花费是不是打了水漂?他们的损失谁能负责?

依据公据显示信息,2005年至2013年5月7日,国家药品管理处公布了16项公示,共70家公司(不反复),95个产业基地,60好几个种类的中药材根据GAP认证。哈啰出行2015年CFDA获批中药材GAP认证。

注:网站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管理员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【QQ:16654279】
你会喜欢下面的文章?

更多>>评论

发表